洛阳老城区景点文峰塔(洛阳老城文峰塔地址)

更新时间:2024年03月29日

1. 洛阳老城文峰塔地址

洛阳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,四方形,高约30米,由塔基、塔身、塔刹三部分组成。

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,每边长6.8米,高3.3米,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,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。塔身九层,通体用青砖砌成,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,最高层每边长3米。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,可向外望,门上皆有题额;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。塔刹已被毁。一层拱门两侧原有对联一副,左侧半副字迹可辨:楼九尽云通天尺。

2. 洛阳古城文峰塔简介

对联为左侧半联:楼九尽云通天尺

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,呈四方形,由塔基、塔身、塔刹三部分组成(塔刹现已毁)。

塔基为方形青石砌成,边长6.8米,高3.3米,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件,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。塔身有九层,为青砖砌成,第一层至第八层向北均有一扇拱门,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扇拱门。第一层拱门两侧原有一副对联,现在只有左侧半联字迹可辨“楼九尽云通天尺”。

3. 洛阳市老城区文峰塔

关注公众号提前预约就可以了。

到达景区门口 手机扫景区二维码就可以了,洛邑古城,被誉为“中原渡口”,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。景区包含文峰塔、河南府文庙、妥灵宫、四眼井、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,是集游、玩、吃、住、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。

4. 洛阳老城文峰塔的来历

汾城文峰塔,又称“学前塔”,高矗在文庙贡院内。此塔为明代遗构,是古太平县为祈求当地文风蔚盛而修造。塔身通高21.5米,构筑为八角九层空心,是其太平县的地标。现属第六批全国文保—“汾城古建筑群”的子项。

5. 洛阳文峰塔老照片

晚上十点关门,应该是吧

6. 洛阳文峰塔是什么时候建的

对于文峰塔建造一说,民间自流传着一个神奇而又动听的神话故事。据说在文峰山中住着一条脾气极为暴躁的蛟龙,它经常出没于岷江与文峰山峦之间,每遇心情不好的时候,它便会在岷江河里肆虐地横冲直撞,不停地卷起阵阵巨浪,发起一场场洪涝,严重危害着两岸老百姓们安宁的生活。

勤劳、勇敢的犍为人民并不屈服于蛟龙的威胁,人们团结一致,下定决心向这条可恶的蛟龙发起致命的反击,他们共谋大计,想出了一个消灭蛟龙的办法,那就是在文峰山顶修起文峰塔,把那条可恶的蛟龙永久地阵压在文峰山下,让这条无恶不作的蛟龙永世不得再为人们带来痛苦的洪涝。

但故事毕竟是故事,400年前古人建造文峰塔的缘由现在也不得而知了。

第八批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批准公布,我市犍为文峰塔、九井禹王宫、熊克武故居、福利普贤寺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。

“凌空远塔浮青影,夹岸垂柳蘸碧丝。”

(《龙池春涨》)

这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李元模歌吟犍为文峰塔的诗句。“斜阳移塔影,落此清冷地。池面如渥丹,塔尖如毛锥。”

(《龙角池》)

清同治年间举人秦拱北也曾这样歌吟文峰塔。文峰古塔,是诗意的,也是传奇的。关于它的来历,就有多种传说。

据说,很久很久以前,文峰塔被一位仙人从遥远的仙山背而至此。

又说,文峰塔是从大兴乡云峰寺狮子山或下渡乡观斗山,由一位和尚一夜之间背将而来。

在文峰村,至今还流传着“和尚背白塔”的传说。

但我却从它历经风雨、沧桑斑驳的一砖一石中,感受到了它的久远与真实。

民国二十六年版《犍为县志》载:“丙午三十四年建文峰塔于文笔山。”“文笔山”即文峰山;“丙午三十四年”,即明万历三十四年(1606年),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。文峰塔位于犍为县龙孔镇文峰村4组,屹立于海拔485.7米的文峰山之巅,塔身高9层30余米。远眺文峰塔,拔天擎地,犹似一支饱蘸文墨的如椽巨笔,书写于蓝天青山之间。

塔内有螺旋形石梯拾阶盘旋而上,直通塔顶,中间塔层每层皆有窗,透过塔窗可了望远山近水。

每个窗眼后面都有神龛,塑有神态各异的神像、菩萨。

塔顶为八角形,每角挂一铜铃,风刮之,物击之,铃声悠扬于十里之外。

塔尖有一宝顶,在阳光照射下,熠熠生辉。

塔身造型优美,洁白无瑕,若是傍晚时分,被夕阳点染得会更加迷人。遗憾的是,早被时人拆去了塔顶和塔身4层,塔顶八方的铜铃也不知流落何方。让人欣慰的是,2004年犍为县已将所拆塔顶及四层塔身修复。虽然八方铜铃无法找回,修旧未能完全如旧,但总是将“一笔”重又“凌空”,“挥毫欲向空中书”了。如今的文峰塔,已是乐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文峰塔,颇有文缘,总罩着一层文气。也是很久很久以前,文峰山还叫文笔山,文笔山还是个小山丘。有个叫文峰的书生,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读书练字。

文峰刻苦,读书破万卷,一手字也练得炉火纯青。

又到一年大考时,文峰告别乡亲,担着书箱,上京赶考。

临行前,对父老乡亲发誓,若不得高中,誓不为人。

一场考试过后,文峰文章本可天下第一,谁知试卷被主考官大人遗失,文峰无缘能得天子面试。

十年苦读文笔山,一朝落第心已寒。

文峰落榜,于心愤愤不平,慨叹老天不公。

他想到赶考前面对乡亲们说过的话,万分愧疚。但文峰还是回到了故乡犍为。他再次来到自己曾经苦读诗书的文笔山,久久孤独静坐于山丘之上,把紧握的手中之笔,一动不动指向苍天。不知过了多久,文峰那凌空之笔,便这样化作了永固的白塔。文峰久久凝望高天,不吃不喝,久而久之,化作了一座山的巍峨。后来,人们便把文峰书生化身的这座山,称作文峰山,文峰那支笔化做的塔,称作文峰塔。文峰书生的故事也许有些悲情、苍凉,却可从中读出先人刻苦求学,为求取功名的艰辛与读书人命运的多舛。从另一侧面,也可悟出犍为人好学为文,力求上进的坚忍不拔的精神。“犍为八景”之一的“龙池春涨”,犍为文庙的“畔池”,在文人墨客的诗吟中和民间传说中,都与文峰塔有着不解之缘。《犍为县志》载:当日落月出,则文笔山塔倒映其中,昔谚有玉笔点丹池之说。说的是,在龙池水满涨时,立于龙池书院大门前左侧,向东远望,文峰塔尖映于池水中,有如“玉笔点丹池”,也称“夕峰远映”。也有说“玉笔点丹池”是文峰塔倒影映入犍为文庙畔池的奇观。不管是龙池说,还是畔池说,这玉笔点丹池都不失为犍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,颇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妙景奇观。登临文峰塔,可一览众山,尽观八方。东可远观犍为与自贡、宜宾接壤的大兴狮子山,西可遥望大小凉山,南可见宜宾翠屏山吊黄楼,北能观峨眉仙山金顶。伫立文峰塔,俯瞰滔滔岷江,“日观千人拱手”(昔日纤夫拉纤),“夜看万盏明灯”(县城灯火)。从文峰塔向着岷江对岸望去,一江(岷江)、一河(马边河)、三坝(黄旗罢、机场坝、洛江坝),景色无限。据说,修建文峰塔,最初选址在距今址不远远眺文峰塔处对面的芥子山。当初堪舆先生刚一架起罗盘,正要观此风水时,芥子山就颤抖起来。堪舆先生忙说,此山不宜,无法承受修建文峰塔之重。于是,文峰塔最终建在了这座略高于芥子山的文峰山上。民间传说,自从修建起文峰塔后,对着文峰塔的朱石滩岷江河段,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翻船事件,是文峰塔把水怪镇住了。紧邻文峰塔约百米处,原有一寺,俗称白塔寺。《犍为县志》载,白塔寺建于清乾隆十六年(1752年)。据1952年曾任文峰村农会主任,现年79岁的屈用光回忆说:白塔寺占地一亩多,为四合水砖石和瓦木结构,寺内塑有菩萨造像100余尊,香火旺盛,1954年被毁。

7. 洛阳老城文峰塔地址查询

老洛阳人有句诙谐的句子:“洛阳有个文峰塔,离天只有丈七八。”赞叹文峰塔的雄伟。至于文峰塔有多高,谁也说不清。只知道:塔里面供过神、藏过宝,羁押过犯人,打过仗……

传说北宋年间,西京洛阳留守衙门里来了位白发飘逸的风水老者,请求见留守官大人,提出要在洛阳城东南角建一座高塔。理由是洛阳城西北高、东南低,地势不平不利于聚气,难保长久平安,若在东南角建一座高塔,让塔顶与城内最高的西北角相平,便能调和风水,填补缺陷。留守官认为言之有理,便征调劳力、物资,在东南的护城河边上建起座文峰塔。

洛邑古城内街景

为什么叫文峰塔?原来在塔内第一层供有文昌,第二层供有魁星。文昌,又称文昌帝君、文曲星,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、禄位之神,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。魁星,即“奎星”,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“二十八宿”之一,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,有“魁星点状元”之说。

传说归传说,但据有关测绘资料记载,文峰塔的确处在老城东南隅的最低处。它的塔尖,与今洛阳东车站的地平线正好持平。而东车站所处的位置,正是北宋洛阳城池的西北角。由此可见这传说并非是没有根据的。

文峰塔图纸

塔身九层,通体用青砖砌成,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,最高层每边长3米。1—8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,可向外暸望,第9层则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。一层拱门两侧各有对联一副,右侧上联为:楼上风云通北斗,下联为:楹苑桃李接东壁。过去人们登临塔顶,洛阳老城景色尽收眼前,留有“危楼高百尺,上可摘星辰,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”之慨叹。

洛邑古城文峰塔夜景

这样的建筑,真的是镇守之塔吗?风水学中的易经八卦方位,在文峰塔中展示的淋漓尽致。乾坤相向,天地六合。风水相协调,便可万事顺遂。因此在北宋时期,诞生了这个宝塔!

洛阳文峰塔藏着太多太多的历史秘密,洛邑古城内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文化气息。是我大中华的历史脚步的印记,更是我传统文化的魅力记忆!

8. 洛阳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

洛阳的隋唐不夜城包含应天门及天堂、明堂,这个景区应该是隋唐时期的都城遗址。

洛邑古城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一个景点,又被誉为“中原渡口”。洛邑古城景区包含文峰塔、河南府文庙、妥灵宫、四眼井、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,是集游、玩、吃、住、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。

上一页
1 2
下一页
文章来自: https://www.reyouwang.com/luyouzixun/213997.html
相关推荐 Rel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