璧山的来历景点(璧山地名来历的故事)

更新时间:2024年02月15日
1. 璧山地名来历的故事

渝州是重庆省的,渝州是隋朝时设置的州。 开皇元年改楚州置,治所在巴县。“因渝水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江北、涪陵、长寿、巴南区及璧山、永川、江津、南川、武隆等市县地。统景峡风景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御临河畔,距市区65公里,是重庆市风景名胜区及巴渝十二景之一。统景以其野朴自然的原始风貌及峡险、水柔、泉美、洞奇、石怪、谷幽、竹秀之美誉在巴山蜀水中独放异彩,已成为观光旅游、疗养避暑、休闲度假之胜地。

2. 璧山得名

璧山区域好

璧山是近几年重庆的明星区县,虽然GDP只排全市15名,但是融城趋势明显,地铁已经通了,和西永大学城仅一山之隔,地铁坐一个站就到沙坪坝区,被网友誉为“重庆主城第10区”。璧山地势平坦,规划好,公园多,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在此置业。璧山实体经济较好,规模工业值仅次于渝北、沙坪坝、江津、涪陵、南岸、九龙坡、永川,排重庆第8名。重庆恢复直辖以来,璧山是重庆经济增长第二快的区(第一是渝北)。

3. 璧山地名来历的故事有哪些

原为巴县辖地,1923年在江北、巴县、壁山、合川接壤处设立三峡防团局驻此,1936年设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。1942年成立北碚管理局。

2、1950年改为北碚管理处,属重庆市。1951年设北碚市并为川东行署驻地。1952年行署撤销,改北碚市为重庆市第六区。

3、1955年改现名至今。1995年由原江北县划入水土等六镇二乡形成现格局。

二、地名来历

北碚面临嘉陵江碧波,后倚缙云山九峰,因城边一巨石直伸江心,水遇石转而称“碚”,又因在重庆之北,故称北碚

4. 璧山名称由来

家谱研究-重庆张氏家谱

提要:家谱研究-重庆张氏家谱,统总二公祖籍江南淮安府清河县张家村。始祖张以城,明朝状元。祖妣陈氏,所生二子:长

统总二公

祖籍江南淮安府清河县张家村。始祖张以城,明朝状元。祖妣陈氏,所生二子:长子名凤,拔贡,座落清河县张家村;次子凰,进士,祖妣赵氏,出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知县,后卸印落,才落业于太和县鹅掌邱,张家村,后迁湖广,黄洲府麻城县,孝咸乡,明珠榜,麻姑山下,地名,仙人掌月儿湾。两祖在楚,住居三辈,至统总二公,于大明洪武,统公进士弟,翰林学士,官授户部尚书。总公翰林学士。

后因明朝年间,红巾军起义,干戈不息,统总二公为避红巾军,携八子由楚入蜀,落业于巴县走马岗,至崇祯年间,张献忠起义造反,八房先祖逃避各地:有居遵义、桐梓、正安、仁怀、江津、合江、涪洲、南川、綦江、荣昌、成都、内江、大足、垫江、壁山、思南、叙永、当顺等地。

先在巴渝开在业,落籍巴县走马岗。东安陈氏生统总,二祖派衍共八房。统育荣华富贵金,总生三子玉满堂。荣公遂宁逢溪县,华公立志在江阳。富公泸洲内江县,贵公正安到坐坊。金(满)公合洲并定远,玉(堂)公仁怀与绥阳。满(金)公巴县居云篆,堂(玉)公乐碛到广阳。各记各支承祖业,瓜瓞绵绵衍庆辰。凡属八支人阅此,一本千支谱内详。

华公后,不详,到张公 季润,妣裴氏,自张献忠洗蜀,逃至内江,后迁垫江所生乾、星两祖,后献忠平息。乾祖 字恒初,妣徐氏,迁入江津,杜里三都五甲,今改杜市乡二保南溪大湾落业,殁后葬于家宅后,可查。

一世祖 记星 字 腾辉,迁入巴县廉里四甲地名,谢家湾落业,殁后葬于凤冠山坎下,梅子湾宅后,有可碑可考。妣范氏,仍葬于梅子湾宅后,星祖坟下,有碑可考。

二世祖 张公 记朝凤,葬于谢家沟宅后上,青杠山林林嵛中土坟,其妣不详。

三世祖 国昌 字 惠君,妣何氏,殁后葬于谢家沟后院,古墓前右边。

四世祖 张文广 (不详)

五世祖 张财 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岁,十二月二十七日,丑时,地名,谢家沟生长人氏,妣樊氏,生于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初九,亥时,江津杜里三都四甲,地名樊家湾,生长人氏。殁后同葬于坟湾宅后,张家山,现有碑可查。所生四子维福、维泽、维钢、维镇。

六世祖 张维镇 系道光十六年丙申岁,九月二十二日卯时,在四川省重庆府巴县南龙乡甲地名,水井湾,生长人氏,妣赵氏 系咸丰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未时,于綦江县附里二甲,地名,老木沟,生长人氏。殁后葬于重庆市巴南区南龙乡岩口村,坟湾右宅下,张家坟山,在张财祖坟后,外包有石碑,有碑文可考。所生四子福、禄、寿、喜,并三女,长女配李,次女配何,三女配李。

5. 璧山的历史

璧山有三大溪河构成了全域的水系主体,它们分别是璧南河、璧北河、梅江河。

而历史记载,璧山有条河叫“油溪”,是怎么回事呢?清嘉靖《璧山县志》:“《九域志》载:‘璧山县有油溪。’(《九域志》即成书于北宋神宗三年的《元丰九域志》,笔者注)《府志》又有马坊桥溪(这里的《府志》即《重庆府志》,笔者注),在县西。源出汤峡口,南流出相公桥,又三十里出马坊桥,又六十里至斗牛石入江津县界,与来凤桥溪合流,入大江,为油溪口。又,来凤桥溪,在县东,亦出汤峡口,东南流三十里,出迎恩桥,又五十里,出来凤桥,又四十里,亦至斗牛石,与马坊桥溪合。”

从这里可以看出,在宋代,璧山境内向南流入长江的河流就叫油溪,它是马坊桥溪和来凤桥溪(即今梅江河、璧南河)在斗牛石处汇合后的名称,最后汇入长江,今天江津的油溪镇就是油溪的入江口。所以,清代同治年间的璧山人翰林王倬有一副著名的对联:“剑壁重重四面山悬龙虎榜,油溪泼泼一条水入凤凰池”就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璧山的山川风物,气象宏大,意境高远。

这条县志的记载可以证明,璧山辖区边界是南到长江的,今天江津的油溪镇当时就在璧山境内。

其实,这里还有一个信息值得我们了解,那就是我们目前在璧山城区穿城而过的璧南河古名是是什么?在清同治《璧山县志》里有这样的记载:“金带水。即龙溪,又名璧江。源出汤峡口,在县西北二十五里,自县城北流,入县治前四面环绕如带下,与梅江合流入岷江。”这里所说的“金带水”,也就是前述嘉靖《璧山县志》里所说的“来凤桥溪”。由此可知,璧南河古代曾经有三个非常优美的名字:金带水、龙溪、璧江。“金带水”的意思是如金带环绕璧山县城的河流,正如北京天安门前的故宫护城河,也是金带水。“龙溪”,藏龙的溪河。“璧江”,如玉璧一样澄澈的江。这些名字读来既朗朗上口,又含义深刻,其优美的意境足以反映古人底蕴的深厚。

璧北河是璧山境内流经北部的唯一河流。在八塘镇境内的璧北河上,有一处绝佳的风景叫“高滩”。这是自古以来就名闻遐迩的地方。清同治《璧山县志》有这样的记载:“接桂桥。即高滩桥,在县北八十里。乾隆二十四年建,四十七年重修。桥下岩高数丈,水涨,澎湃之声闻十余里。居民于滩上制水磨,磨柏作香,咸资利焉。”

这里实际上是璧北河道的一个断崖,两岸小山相夹之间,全是岩石的河床来到这里几乎是突然整齐断裂开来,形成了一个落差达10多米的悬崖,河水倾泻而下,形成悬空瀑布,蔚为壮观。特别是在洪水季节,这里更是水势滔滔,如万马奔腾般汹涌,百米开外水雾升腾,在半空中形成道道彩虹,奔流之声更是十里可闻,有黄河壶口瀑布般具有摄人心魄的震撼力。同时这里还留下了第四纪冰川的痕迹。在枯水季节,断崖上方河床裸露的石头上会有许多大小不一、口小而腹大、其形如瓮的冰臼会显现出来,观者莫不啧啧称奇。如今,这里的河滩边,古县志记载的供推动水磨的水渠仍在,只是没有了水磨吱吱呀呀的身影,留给我们的只有悬崖上涛涛的瀑布发出的轰响。

6. 壁山名称的由来

关于酸菜鱼的来历,有多说法。

有的说,始创于重庆市江津县津福乡的周渝食店,80年代中期经营酸菜鱼,颇受食者赞许,此店陆续收了不少徒弟,艺成之后,离店自立门户,该店的拳头品种也随之流传四面八方。

有的又说,重庆市壁山县来福镇,此镇位于成渝公路侧,壁南河穿街而过,鲜鱼产量多,烹鱼高手辈出,有“来福小镇鲜鱼美”之誉,桥头一小食店,干脆以“鲜鱼美”名店,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杨宣庭写的“鲜鱼美”三字,吊挂店前,既作市招,又是店名,它在推出“水煮鱼”风靡数年之后,又推出“酸菜鱼”。风味独特,名声不腔而走,全省各地纷纷仿制。

另外还有一说,壁山县有一善钓鱼翁,一日钓得几尾鱼回家,老伴误将鱼放入煮酸菜汤的锅里,后来一尝,鲜美至极,渔翁逢人就夸,酸菜鱼也出了名。

7. 璧山名字

自唐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建县以来,“璧山”的名字,从唐代的小城,到后来两撤两建的小县城,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,1000多年来,“璧山”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始终未曾改变过,浓郁深厚的璧山文化让璧山人颇为自豪。

上一页
1 2
下一页
文章来自: http://www.reyouwang.com/xianlu/197399.html
相关推荐 Related